
新高考3+1+2想考师范大学怎么选,新高考3+1+2想考师范大学怎么选专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高考3+1+2想考师范大学怎么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新高考3+1+2想考师范大学怎么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考不分文理科,想报考师范大学,该怎么选科?
感谢邀请。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总的来说,师范还是很不错的,功利角度来讲,教师还是事业编制。
文理不分科,也就是大综合。至于选报什么专业,就看你自身比较喜欢什么专业,比如你喜欢计算、理论多一点,可以选择数学,而你喜欢实验和原理,这个时候物理化学比较适合你,而如果你对思想道德品质、辩证法比较感兴趣,那么思政类专业更合你胃口。
其次,你得想想市场需求,比如未来几年那个科目的老师更加稀缺,这样的专业出来就业有保障。对于一个人而言,理想与生活,必须都要考虑。
最后就是学校的选择,不同师范学校取分不同,有的是211,比如北师大、陕师大,而有的则是普通二本,这个时候就需要量力而行,结合自身实力抉择。再者每个学校都有她的优势学科,当然优势学科取分也相对较高,这就要看自己实力了。
无论如何,教师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每年还有寒暑***,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真心不错。读取一所好师范大学,选择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又有前途的专业,将来必定道路光明!
祝好运!
不管考哪所大学,首先看看有没有你所中意的专业。
不分文理,是让学生选择擅长的科目,你可以看看你擅长哪几门科目,然后选择就可以了。
其实很简单,
先选择你的目标大学,
选择大学里你中意的专业。这里面要提醒一点:师范专业,以后的目标就是老师了,你可以看一下你以后想当什么老师,按照这个来选专业。
选择文理当中你擅长的科目。
注意:老师不仅要看你的专业性,还要看你知识的广度,也就是说:要想当一名老师,除了要学好你的专业之外,在其他方面的知识,你也要广泛涉猎,照着这个目标来努力吧,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感谢头条邀请
填报志愿又称第二次高考,由于我国省份较多,每个省份政策有所差异,院校和专业众多,又加上高考政策每年都有些变化,导致填报志愿一直是高三毕业生和家长最头疼的事,而填报志愿关系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阳光高考
建议如下:
1,先根据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确定专业
选择专业不要盲目选择热门专业,我们一直在强调,专业本事没有好坏之分,没有绝对热门和冷门,一定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盲目跟风。
2,选择省份
考虑是就近还是出省,个人建议填报志愿选择去比较发达的省份,比如: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北京等省份,这些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教育方面都是一直走在比较前沿的,对自己学业和就业都非常有帮助,当然这些地方的学校竞争也会比较大,录取分数线也会相对高一些。
首先谢谢邀请。
我觉得不管考什么大学,什么专业,物理科都是少不了的。特别是老师这个行业,选了物理科,以后当老师了,可以在课堂上给孩子们用科学的语言给他们解释各种他们眼中的神奇的现象,不但调动了课堂生动性,还激发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还可以额外收获孩子的崇拜,一举多得。
既然职业方向明确,将来想从事教育工作,那么就要根据新高考的要求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其实关于选科的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标准。我也特别不赞成为了将来志愿填报面更广泛,专业选择余地更大而去选择自己并不擅长的物理或化学,道理很简单,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也正如佛祖所言: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选科也是如此,毕竟新高考选科***取的是赋分制,而且高校最后录取还是要看你的高考分数,因为高考分数才是决定高校层次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考生在选科的时候功利性一点没什么不好,也就是说,怎么能拿高分我就怎么选,千万不能盲从,也不要听那些所谓的砖家信口雌黄。要知道我国高校是分三、六、九等的,你心仪的大学哪怕差一分也不会录取你。虽然浙江、上海新高考落地省份出现了选科弃物理的现象,那又怎么样呢?与我们没1毛钱关系,那是当官的该操心的事。我相信,存在就是合理的。总之,不管它新高考还是旧高考,吃亏的事不能做,否则对不起我们流血、流汗的十二年付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西北师范大学3+1+2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本科阶段学科专业学习3年、本硕过渡阶段1年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2年;实行“3+1+2”培养模式,即本科阶段学科专业学习3年、本硕过渡阶段1年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2年。
广东新高考中,3+1+2历史、政治、地理。可报考哪些专业?
关于专业规划,我来回答一下。
从2014年全国施行新高考改革以来,各省都在探索自己特色的道路,如上海的“6选3”和浙江的“7选3”等等。目前更多省份选择的是“6选3”模式(信息技术课的提高和大范围普及确实有一定难度)。广东率先实行的“3+1+2”模式可以说是为新高考改革提供了引领性的方向。
广东“3+1+2”就是指“语数外”+“物理、历史2选1”+“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选2” 。在家长们迷茫“6选3”如何规划学业的时候,广东“3+1+2”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们的选科迷茫。
如提问者,选择历史+政治+地理的组合,其实和之前的大文科重合了。仅就历史+政治+地理的三科组合来说,可以选的大学专业比较少,如历史相关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等;政治相关的哲学、社会学、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等;地理相关的地理学(师范类)等。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就是,个别大学的法学专业需要选物理,而大部分院校的法学专业则不限制学科;地理虽然高中属于文科性质,但到了大学层面,除了地理学(师范类)专业,其它地理方向的专业已经归属到理工科了。可以说单纯从历史+政治+地理三科来选专业,限制就比较大了。
为了开拓专业面,建议从语文、数学、外语三主科的层面来延伸。如数学相关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保险学、金融学、统计学、经济学、会计学、税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等;语文相关的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文学专业等;外语相关的英语、翻译、西班牙语、法语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不限制学科的专业,如教育学、学前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人力***管理、旅游管理、心理学专业等。
从问题推测,提问者可能是高一[_a***_]。高一新生在“6选3”的时候,尽量了解各学科相应延展的大学专业,做到高中学科、大学专业、未来职业三者挂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一新生应尽量选择“物理”或“化学+生物”两种模式之一,从而拓宽未来高三志愿填报时的大学专业选择面。
话不多说,直接上可选择的专业名称。题主选择了历史组合,在广东省中,对历史有必考要求的专业一共有603个。
以下是具体的可报考专业名称(有删减,但能列出来的都是要求最高的好专业,对于无科目要求的专业不多做介绍了)。
天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山西大学:学前教育、政治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法学、教育学、考古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学;
东北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
2021届师范化学专业选科要求?
2021届师范化学专业的选科要求要分不同的新高考地区,在3+3新高考地区选科要求是化学,而在3+1+2新高考地区首选科目是物理,再选科目是化学。2021届高考的招生专业中师范化学专业一般对考生的选科要求是离不开化学的,但是在3+1+2新高考地区还额外增加了对首选科目必须是物理的要求。
高考改革3+1+2模式后,历史学科地位会怎样?谢谢大家?
在目前实施新高考的14个省份中,“3+1+2”模式是江苏、河北等8省市第三批高考改革省市***用的模式,要求考生在物理、历史两个科目中必须选考一门,它有效的避免了“弃物理”现象,物理得救了,那历史的地位怎样呢?通过一张图来告诉你。
这是2021届河北等省考生单科选考人数占比柱状图,我们来看一下各省选考历史的占***别为:福建省约48%,广东约44%,河北约42%,湖北约48%,湖南约47%,江苏约37%,重庆约47%左右,平均占比约45%。
对比一下2019年的数据,以河北省为例,据统计,河北省2019年文科生约16.9万,占比约40%,理科生约24.9万,占比约60%。可见,高考改革3+1+2模式后,与改革前比较,历史学科地位在稳定中略有所上升,提高了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决定的:
1.高校招生的影响。
高考改革只是录取方式变了,但是大学和大学专业基本不变。高校专业录取直接与选考科目挂钩,因此高校专业招生要求在考生选择科目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北京大学为例:拟招生专业有52个,其中首选科目“仅物理”的有15个,占比约28.8%;“物理或历史均可”的有37个,占比约71.2%。北大没有首选科目为“仅历史”的专业。选物理可以报考北大所有专业,选历史可报考北大71.2%的专业。偏理的同学肯定选物理,拿不定主意的也选物理,剩下的才会选历史。
2.赋分制的影响。
物理和历史两科是首选科目,高考是实分制,物理与历史相比较,历史还是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容易得分的。有些同学有畏难情绪,觉得学不会物理,分不高,所以就选择历史。还有就是对于艺术生来说必选历史,因为艺术生专业集训回来后文化集训中,相对物理来说历史提分还是非常快的。
3.所在学校校情的影响
中学生所在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学校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会尽量选择学校教学力量较好的优势科目。
除此之外,还受学生个人学科兴趣与生涯规划等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高考3+1+2想考师范大学怎么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高考3+1+2想考师范大学怎么选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cbw.com/news/22285.html发布于 2024-12-17